有关同比与环比看起来是一个无关宏旨的小问题,其实这里面大有讲究,甚至关乎社稷的安稳与政治生态的面相。
正确的算法,应先算成储蓄,然后被投资成人力资本。③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会极大提高中国房地产的建设成本,而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则会扭曲房地产需求结构,使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成为主体,在供求双方的作用下,中国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导致人们为购房而不得不储蓄。

下面我们看看,权力失衡对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具体影响。我们需要问的是:是什么导致了我国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储蓄过度和收入分配失衡?又如何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失衡来理解中国的经济失衡?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所能寻找的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一个解释是:全球权力失衡(主要是美国的金融霸权)和国内权力失衡。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使得消费增长始终低于投资增长,由此陷入一个"高投资、高储蓄"循环而难以自拔。而且由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稳,他们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不得不多储蓄,从而导致储蓄过度。并且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nx(净出口),低消费、高储蓄的背后所对应的就是高投资和高出口。
2000年,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2.3%,此后一路下滑,到2009年的48%,2001年~2009年年均下降1.20个百分点。郭誉森(2006)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而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其总体规模也有限。
民营企业的金融市场准入,涉及民营企业投资金融市场的进展和障碍,以及民营企业进入金融市场融资的进展和障碍。公权越来越强势,国进民退日益严重。但其中的一大部分刺激效应会有时滞效应。比如很多国有企业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实行行政垄断,其价格也是行政垄断定价,往往是偏高定价,典型的有中石油和中石化。
比如2010年政府提出全方位开放民企市场准入的新36条,就直至今年年初一直被基本上束之高阁而未能执行。2011年民营企业就业人口是国有企业就业人数的近四倍。

三是政府制定的税收、补贴政策造成了竞争上很大的不公平。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卫生领域,都还存在大量的市场准入障碍。其他行业都被行政垄断企业所垄断。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有着制度原因、市场原因和自身原因。
唐玄宗对此注释道: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私人投资挤出,结构调整滞后。当然,降息有利于减轻那些本来就能获得贷款民企的那部分贷款成本,从而改善那些民企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经济结构的调整已到了非调不可的地步。
尽管一般竞争性行业从表面上看起来,民营企业进入障碍并不大,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要受到种种限制,这些限制就构成了民营企业进入一般竞争性行业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一是政府的宏观政策或产业政策不利于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国的新36条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民营企业如何进入、在何等程度上进入原来无法进入行业。

其中单单私营企业的有效专利发明数就达41366件,占26.1%,该数量是三类国字头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有效专利发明数的2.5倍。但是延误了经济的结构转型。
中国的大量税收是间接税,其税负是可以转嫁的。降息的综合效应总体上会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在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方面,民营企业没有主动权。但是多数民营企业的自身管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其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融资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均存有问题。二是民营企业的法律安全问题所有加重,比如政府在煤矿业的结构调整是以牺牲私营煤矿业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的。这种风格植根于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重、政府干预过大,总体上不利于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单单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获得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来衡量,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据支配地位。三是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竞争性行业工业产品价格总体上趋于下降,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成本上升,由此引发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危机。
《新30条》的各种具体实施细则总体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可以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的基建领域越来越少。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金融市场准入虽然有所改善,但是金融抑制仍然严重。虽然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总体上有所恶化,但其外部支持环境有所改善。
这种长期统制基于相机抉择,疏忽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民企活力的保持和增强。四是汇率的大幅上调影响到大量东部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出口。即便进入了,也最终会碰壁(弹簧门)。当然,民营企业也有其自身的问题。
经济增速减缓只是总量变化的表象,背后的结构问题更加严重。国有企业不与民争利,其职能是列举的,只是在竞争性和营利性领域之外发挥辅助性支持的作用,也就是遵循辅助性原则。
房地产被政府通过数量控制和信贷控制而被打压。中国的经济风格也一样,需要从以堵为主的管治方式转向以疏为主的治理方式。
而国有企业就业人口占比是缓慢下降的,2011年只达8.8%。它们于2012年6月底之前纷纷推出。
六是行政垄断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强势,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如果再算上很多待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人口,无异于雪上加霜。上述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体现了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统制风格。这些方面的问题有时会影响到相关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社会形象、融资能力和其他运作能力。
对于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门槛都偏高。需要为市场主体提供足够的自组织发展空间,以市场自组织的方式推进结构调整。
四是地方保护主义与分利集团对民营企业的进入一般竞争性行业构成了较大壁垒。政府需要从现在开始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政府就以降息方式调整货币政策,对今年的GDP的实质性拉动效果不会大。四是总体经济下行,企业之间三角债问题严重,在许多地区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或者断裂,经营困难。